1. 观察性研究(observational research)

  • 定义:观察性研究是采用访问法、问卷法等调查方法搜集数据,没有暴露和干预措施的研究,但也可以结合暴露和干预手段。
  • 称呼:纯粹的观察性研究,无论数据分析采用的是定性还是定量分析方法,结果怎样,只能称之为某某研究,不可称之为某某实验。
  • 分类1:按照是否具有对照组,分为描述性研究(如相关研究,只有一个样本)和分析性研究。

1.1 描述性研究

  • 最常见的描述性研究就是相关研究,在心理学中应用广泛。心理学研究中往往使用相关研究或相关分析的表达,表达不同,本质一样。
  • 描述性研究不可以评估因果关系,只有分析性研究和实验性研究可以。

1.2 分析性研究

  • 具有对照组的分析性研究按照分析的因果关系(暴露-结局)又可以细分。
  • 先确定致病的风险因素(因,如吸烟),还是先确定病症(果,如肺癌)?

1.2.1 队列研究 (cohort study)

  • 由因到果,先确定暴露因素,再探讨暴露因素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称之为队列研究(cohort study,又译为定群研究、群组研究)。根据数据获取的时间顺序,队列研究可以是前瞻性的,也可以是回溯性的。其中,先确定风险因素(吸烟、酗酒、网络成瘾等)再根据暴露因素随访到结局,称之为前瞻性研究(prospective cohort study);或者通过已有数据,回溯过去确定暴露组,然后根据已有的资料追踪结局,称之为回溯性研究(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总之,队列研究是将某一特定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或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亚组,追踪观察两组或多组成员结局(如疾病)发生的情况,比较各组之间结局发生率的差异,从而判定这些因素与该结局之间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程度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 队列研究的优缺点:第一,与病例-对照研究相比没有回忆偏倚的影响;第二,队列研究可以计算真正的发病率(incidence)、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和归因危险度(attributable risk)等指标。缺点就是耗时时间长,费用昂贵。
  • PASS软件计算RCT/队列研究的样本量

1.2.2 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

  • 病例-对照研究是追溯性研究,已知病症,根据访谈和问卷等方法分析病人过去的记忆,来探讨病因。例如发现某乡镇人群白血病发病率显著高于相邻乡镇;通过调查发现,该乡镇的特色企业为家具加工,加工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甲醛污染;从而判断甲醛污染是该乡镇居民发病率较高的原因。
  • 病例-对照研究的关键在于选择一个合适的对照组,即除了病症,其他各个方面都与病例类似。例如同一地区的其他乡镇,生活习惯和文化背景基本一致。
  • 病例-对照研究的缺点在于回忆偏倚(recall bias)。依靠记忆回溯的研究,就难以避免回忆偏倚的问题。
  • 指标:只能计算比值比(odds ration, OR)作为相关性指标。

2. 实验性研究(experimental research)

  • 定义:实验性研究即采用实验法对被试有暴露和干预措施的研究。但是注意实验性研究往往需要结合观察性研究一起实施,以便获得被试的人口学(如年龄和性别)和基本心理特征(如人格,智商和情绪特质)。
  • 称呼:这类有暴露和干预措施的研究才可以称之为实验,也可以用上位概念称之为某某研究。
  • 分类:根据实验中被试是否随机分配可以分为非随机对照研究和随机对照研究。需要注意的是,心理学中往往不会分的那么清楚,也少有在研究方法中具体指明实验类型到底是随机还是非随机对照研究,更多的用被试内(条件对照)和被试间(组间对照)设计的表达。

2.1 非随机对照研究(nonrandomised trial)

  • 非随机对照研究跟队列研究一样实施和分析,差别就在于暴露组要进行暴露或干预。用心理学术语来讲,就是非随机对照研究的对照组和病例组,不光要做问卷,还得做实验(情境暴露或认知-药物干预)。
  • 心理学中的被试间实验设计,如果组间分属不同的群体,例如正常群体和抑郁群体,就属于非随机对照研究;如果被试是完全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则属于随机对照实验。
  • 注意事项: 1. 此类研究需要格外重视不同组间额外变量(年龄,性别,教育文化程度等等)的控制,以尽可能确保因变量上的差异来自于分组变量; 2. 在方法部分,注意被试的招募不可以用随机抽样等表达(e.g., XXX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XXX, wrong!!!),因为此时被试的招募不是完全随机的。
  • 缺点:心理学中,以某一人格或情绪特质来分组时,与该特质内在关联度较高的变量很难控制。例如以BDI-II抑郁得分来区分高抑郁倾向组和健康正常组,抑郁组的焦虑、神经质、以及认知重评得分也往往与健康组存在显著差异。

2.2 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RCT)

  • 医学中的该设计应该对应心理学中完全随机的被试间实验设计。医学研究更多地使用对照组研究(被试间设计),与其研究目的往往涉及正常人和病人两种人群之间的差异有关系,而心理学不仅仅要关注人群之间的差异,还要关注同一人群在不同认知-情绪状态下的差异。所以心理学还有完全随机的被试内实验设计,只不过对照组变成了控制或基线条件(如中性图片),实验组变成了实验条件(如积极或消极图片)。
  • 优点在于很高的内部效度,缺点在于外部效度存疑。
  • 对于以人类对研究对象的临床研究而言(心理学研究也一样),RCT的另一个缺点在于要注意伦理问题。例如不可以故意将被试暴露于危险状态(如细菌,或故意致郁),这样是不道德的,不合伦理。但动物研究在这方面受限较少,例如动物研究中常见的强迫性游泳测试(forced swimming test)——让老鼠游泳游到抑郁~~~~,这在人身上显然是不可能的,但动物······唉

参考

  1. 《临床研究基本概念》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