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th day

  • Cognitive Therapy and Interpersonal Psychotherapy: 30 Years Later
  • author: Myrna M Weissman
  •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 June 2007

Aaron T. Beck(贝克)

Brief Introduction

  • Aaron T. Beck(贝克),生于1921年,是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精神病学部的荣誉教授。他被称为认知疗法(Cognitive Therapy )之父,他首创的理论广泛应用于临床抑郁的治疗当中。
  • Beck还编制了抑郁和焦虑症的自我报告测量手段,也就是著名的贝克抑郁问卷(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
  • 贝克和他的女儿(Judith S. Beck)在1994年创立了非营利性组织Beck Institute for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现在有她的女儿Judith担任主席。

CBT

  • 在和抑郁病人工作的过程中,贝克发现他们所体验到的负性念头(negative thought)源源不断,并且这些念头好像可以自动地在他们脑海中浮现。
  • 贝克将这类认知过程称为自动化念头(automatic thoughts,AT),并发现AT的内容可以分为三大类:关于他们自己的,关于世界的以及关于未来的负性念头(消极认知三联体)。他认为这些成分相互关联,形成了消极认知三联体(negative cognitive triad)。
  • 贝克帮助病人识别并估计这些念头。他发现,这样做能够让病人的思考更符合实际,让他们心情更好,行为表现更棒。
  • 在CBT中,贝克发展了其中一些关键的理念,认为不同的心理疾病具有不同的变态扭曲的思维方式。异常的思维方式对于个体的行为具有负面影响,无论何种疾病。
  • 贝克认为,成功的干预需要让个体理解和意识到他们的异常思维方式,以及如何改变其影响。

Interpersonal Psychotherapy (IPT)

  • 概念:人际关系疗法(IPT)是一种短暂的,基于依恋关系的精神疗法,主要致力于解析人际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症治疗。换句话说IPT通过改善不良的人际关系来改善压力与缓解抑郁症状。
  • 提出者:It was developed by Gerald Klerman and Myrna Weissman for major depression in the 1970s.
  • 基本思想和持续时间:It is an empirically supported treatment (EST) that follows a highly structured and time-limited approach and is intended to be completed within 12–16 weeks.
  • 理论基础:建立于CBT之后,受到了CBT及其他疗法的启发和影响。
    1. 依恋理论(Attachment Theory)
    2. 人际关系理论(Interpersonal Theory)
  • 首先得将身边的家人、朋友、同事等,分为以下三类:
    1. 第一类:配偶、男女朋友、双亲、亲友(内心最依赖的重要人物)。
    2. 第二类:普通朋友、亲戚(多少保持一点距离的人)。
    3. 第三类:工作上的人际关系。
  • 第二类与第三类的优先顺序可能会因人而异,不过,对第一类人际关系的重要性,相信应该不会出现任何争议。而造成压力与痛苦原因,大多与和第一类“重要的人”的关系不良有关。因此,在努力改善人际关系时,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改善与重要他人—也就是核心他人—之间的关系。 其次,维持这三类人际关系之间的平衡。举例来说,许多家庭主妇因为教养孩子感到倦怠,导致罹难“育儿精神官能症”,这是由于他们只与第一类人保持亲密关系,却忽略了第二类和第三类人际关系所造成的结果。而那些因为被男友忽视就想死的女性,也是由于太缺乏与其他人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所致。

Emotionally Focused Therapy (E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