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敏感性
- 定义:发生在情绪刺激加工的早期,个体的注意力会更多地被消极刺激多吸引,因而个体面对负性刺激时相比中性刺激,反应时会更快。
- 经典范式:情绪odd-ball,情绪双选择odd-ball,情绪go-nogo等
- 前人发现:情绪敏感性的机制,用进化心理学的理论解释尤为合适。
性别和年龄等于基因密切相关的因素对情绪敏感性影响最大。
后天的教育和环境因素,以及认知干预和训练,是否会对情绪敏感性产生影响,还不可知。
情绪场景选择偏向
- 定义:发生在情绪刺激加工的中期(appraisal阶段),此时情绪信息已经通过了注意机制的筛选,进入到了认知评估阶段——有益的趋近,有害的回避
- 经典范式:情绪图片选择任务(image selection task),情绪图片迫选任务
- 前人发现:情绪场景的选择偏向,相比情绪敏感性,可能受后天的因素影响更大。
- 可能的影响因素:
- 例如当前的动机状态。例如一个人经过压力事件(如加班和考试)后,很可能会积极寻求放松的事件来舒缓心情,排解压力;
而一个长期处于安逸环境下的个体(例如富豪和明星),可能会出于“找刺激”的心态去XD(类似的新闻屡见不鲜)。
- 抑郁和焦虑水平。高抑郁和高焦虑的个体,可能会更多地关注和放大生活中的消极信息,而忽略积极信息。
- 物质和药物。例如酒精。有些个体在醉酒状态下,会呈现出很高的消极情绪,看什么都不顺眼,甚至产生攻击性行为。有些药物也可能会纠正或扭曲个体的情绪偏向,例如抗抑郁药物。
- 家庭和学校等成长环境,例如童年创伤经历,父母教养方式,同伴欺凌或支持
- 人格
-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裴多菲。人类的天性之一是追求自由,而全人类普遍选择禁锢人身自由作为惩治违反乱纪个体的主要手段。而面对非典和新冠这样的强传染性疾病,普通公民也不得不暂时放弃自由来避免疾病传播。而由于暂时性的封锁环境违背了人类的自由天性,其难免对人类的身心健康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